PDM的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18-04-11

 

    (1)面向对象方法
    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简称00)技术是一种较为流行的系统软件开发技术,它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程序设计方法对代码重用束手无策这一技术难题。面向对象技术采用人类的思维方式,把客观世界中确实存在的事物直观地应用到系统软件的开发过程中,推动了系统软件开发技术的进步。与传统的以功能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不同,面向对象技术从所处理的数据入手,具有更加强大的可扩展性性。这一特点使其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向对象编程方法的基本特征主要有继承、封装、和多态:
 
    继承(Inheritance)又称派生,是指一种特殊类与一般类之间数据成员和函数成员关系的模型,其中一般类通常被称为父类,而特殊类通常被称为子类。换句话说,继承性就是指子类的对象拥有其父类的方法和属性。子类对象除了具备自身特定的方法和属性,同时还继承了父类对象的方法和属性,虽然从父类继承过来的方法和属性可能是隐藏的,却不影响调用。所以,之所以面向对象技术能够提高软件系统的开发效率正是由于它具有继承性这一基本特征。同时,在不同对象之间,继承还具有传递性。例如甲类继承乙类,乙类继承丙类,则甲类必然继承丙类,而这也恰恰提现了客观自然世界中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对于封装(Encapsulation方法,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就是用一个看不见的“罩子”把一个对象罩住,让其他人不知道到“罩子”里面对象的具体细节,从而避免了外界对这个对象造成破坏和干扰。封装方法将类的成员和代码绑定到一起,这样类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通过访问代码,独立实现完整的功能。与此同时,封装技术尽量将变量和方法等内部细节进行隐藏,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了程序代码被恶意利用的风险。举一个形象化的例子,在生产制造企业中,客户只需要懂得如何使用产品,却不必对产品的工作原理、内部电路做过多的了解。
 
    多态(Polymorphism)在面向对象技术中是指接口的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多态支持将子类的指针赋值给父类的指针。父类中定义的方法和属性被子类继承后具有不同的行为类型,呈现出“多种状态”。正是多态的这种特性,完美地解决了软件代码中函数同名的技术问题,面向对象技术的优势表现的十分明显。
 
    (2)系统架构思想
进入21世纪,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个层面,作为IT技术的重要组成,软件系统的分布式架构已成为最受业内人士接受的结构体系。分布式架构主要分为C/S架构模式和B/S架构模式。
 
    C/S架构即Client/S ewer(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双层架构体系。其中客户端是指在电脑上运行的程序,服务器端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数据库服务器端;另一种是Socket服务器端。C/S架构一般采用图形化操作界面,方便用户上手操作。通常采用一对一交互方式,系统资源利用合理,系统响应迅速,安全等级高。然而C/S架构也存在着难以忽视的不足,比如难以及时处理用户的需求变化。由于各功能模块相互关联,每当系统升级时,现有的客户端程序全部需要重新编写,造成高昂的维护成本。
 
    B/S架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是多层架构体系的代表,其中Browser是指Web浏览器。B/S架构对运行环境的要求非常低,只要用户的计算机中安装这WEB浏览器即可正常运行,无需做其他特别的准备。B/S架构作为一种全新的系统架构技术,不像C/S架构只能局限在局域网中,可以直接架设在广域网上。软件设计者通过对用户不同权限的设定进行管理,大大增加了设计者和用户之间的互动。而且B/S架构还完美解决了C/S架构维护成本过高的问题,B/S架构上大部分工作都是在服务器端完成的,一旦用户的需求发生变化,程序设计者只需更新服务器端的代码就可以简单实现,基本做到用户终端零维护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的B/S架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例如从用户通过Web浏览器发送请求,直到服务器端给予回应,这个阶段存在刷新页面产生的延时,同时B/S架构的安全性也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得到加强。
 
    在比较了C/S架构模式和B/S架构模式的优缺点之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相比具有的巨大优势,B/S架构模式的缺点是可以接受的,况且随着科技的进步,B/S架构的存在的问题一定会被一一解决,所以B/S架构更符合PDM系统的设计需求,基于B/S架构的PDM系统必将拥有良好的前景。
 
    下图1.1为B/S架构模式的体系结构图,其中表现层为使用者提供接口服务,应用服务层提供逻辑应用及服务,系统管理员利用数据库层对系统数据进行妥善的管理。

图1.1.jpg

    (3)数据库技术
    对于一个完整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来说,数据库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数据库最基本的功能是在服务器的存储空间里对系统数据进行记录和管理。和软件系统相配套的数据库不是独立存在的,它还包括用户、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管理程序和数据库应用程序等组成部分。针对PDM系统来说,数据库系统需要包含数据储存、数据管理和数据安全维护等功能。
 
    市面上的数据库种类繁多,比较常见主要有Oracle、DB2、Sybase、SQL Server、Access、  MySQL等。这些数据库之中,在PDM项目系统中应用最多的非SQL Sewer莫属。SQL Server是典型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由于开放式数据库连接性技术(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的存在,使其具有很强地操作性,适合作为多种项目系统的数据支持。然而这种类型的数据库也存在“先天不足”,关系型数据库中关键字种类的数量是固定的,这就造成了数据库系统建模方法比较单一。好在近些年,技术人员把工作重点放到了数据库功能的扩展,现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这些举措势必能推动PDM系统乃至更多的软件系统开发进入一个前景更为光明的领域。
 
    (4)成组技术
    在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中,通常采用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简称GT。在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成组技术利用计算机对产品资料信息进行再分类,尤其是在组织生产过程和制定生产计划时,成组技术对数据信息的整理作用非常明显。
 
    成组技术适用于产品种类多、生产批量小的金融机具行业,使企业获得巨大的利润。成组技术的关键是在于寻找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信息的相似点,化零为整,打破信息冗余的局面。通过将具有不同特点的信息进行编码分组,把相似的信息设为一组,这就形成了具有特定规则的信息单元。可以说,用户能否接受设计出的PDM系统,很大程度取决于成组技术的成功使用与否。成组技术使用得当,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节省了生产时间,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5)系统数据安全技术
    为了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应用计算机技术管理产品开发过程中产生的资料信息。然而,由于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经常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整个计算机系统被不法分子所攻破,使得企业重要信息泄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企业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机制是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函需妥善解决。PDM系统的安全体系分为三层,分别设立在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其中在每一层上的安全策略也不尽相同。
 
    表现层采用权限设置,系统管理员给每位用户设置权限并进行管理。不同权限的用户在登录系统之后所看到的界面是不同的。例如,对于特定的系统界面,企业领导比普通员工允许执行更多的功能设置选项。这样一来,通过不同的权限分配,可以杜绝越权操作,使得系统的安全性有所提高。
 
    业务逻辑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功能层,涵盖了系统中的全部应用功能模块,它的安全保障主要依靠系统内部的安全机制来完成。首先,用户在登录应用界面之前,必须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这样就能确保未授权的访问者直接登录系统,造成信息泄漏;另外,各个应用界面还设定了交互式访问规则,访问者只能进行与自身权限相符的操作。
 
    数据访问层存储着系统全部的数据信息,利用数据加密技术来保证数据不被非法盗取。目前常见的加密措施主要有三种:一是将数据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配合数据文件的无顺序存放;二是打破原有的数据机构,将具有描述性的字节抽取出来,再单独加密;三是设计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整体加密,只要算法本身不被破译,就能确保数据访问层的安全。

本文为御云PLM软件原创文章,如想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摘自于

http://www.plmsoft.com.cn/news/gsxw/111.html,请注明出处;谢谢配合!